平安證券強化黨建引領 堅持金融為民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的二十大為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在資本市場推進全面深改、推動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國證券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作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平安證券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堅持以黨建賦能企業發展,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經濟活力、培育創新動能,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平安集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從思想入手,積極營造爭先創優、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從上到下全面凝聚共識。持續健全完善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時刻體現黨組織對業務工作的領導,使黨建與業務有機結合、高度融合,黨建引領全方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直接融資優勢,主動融入服務國家戰略,有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平安證券積極發揮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中介服務功能,成功發行全國首單PPP項目、首單穩就業ABS、首單數字經濟債券,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堅持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經營導向,發行全國首單綠色PPP項目“平安證券-電建基金-水電十二局東鄉PPP綠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探索綠色金融與生態環保類新興業務相結合的具體實踐,實現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營效益的共贏。為實現國家穩就業發展目標,平安證券推出全市場首單穩就業ABS——2022平安租賃安惠8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項目涉及紅亮箱包廠等類似中小微企業共5149戶,通過打通資金鏈條支持其生產經營,引導社會資金共同為中小微企業經營發展及發揮穩就業作用作出貢獻。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平安證券協助京東方完成全市場首單數字經濟債券發行,加速“顯示技術+物聯網應用”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2022年,平安證券累計提供3000多億元直接融資服務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債券融資規模1368億元,位列行業第七;資產證券化承銷規模1454億元,位居行業第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能,護航國民財富保值增值。金融工作承擔著連接居民財富與資本市場的核心職能,平安證券踐行有溫度的金融,護航國民財富保值增值。公司持續深化科技型平臺化券商戰略,自主研發的零售客戶服務平臺“平安證券”APP圍繞核心交易場景,優化行情、交易、賬戶體系等功能應用,打造“買方投顧”國民級、普惠化服務,基于客戶洞察、構建數據驅動的“3K服務體系”,持續圍繞客戶需求完善解決方案,練好投顧服務與隊伍建設,為2200萬投資者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始終將投資者教育與保護視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開發了漫畫、圖文、動畫、微電影等形式豐富的投教宣傳品,覆蓋投資者超千萬人次。率先展開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工作,成為首家通過APP適老化及無障礙認證的券商,更好地滿足老年群體以及視障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踐行金融向善。針對Z世代客群推出“平安財萌”系列服務,圍繞“相信財商的力量”理念,打造有趣、有料、體系化的年輕人財商成長平臺,為年輕人的財富意識觀念、職業發展規劃,投資理財技能提升提供幫助。
加強調查研究,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深走實,助力共同富裕。平安證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持續做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和金融幫扶工作,并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消費幫扶模式。2022年,公司發行鄉村振興債券和ABS 3單,累計發行規模10億元。近年來消費幫扶及公益捐贈支出超5000萬元,開展助學、助醫、助困、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共同富裕。積極深入對口幫扶縣開展鄉村及企業調研、座談,了解企業發展的困難,有針對性制定企業幫扶一攬子計劃,輔助企業做優做強,鞏固幫扶成果。日前,在平安集團黨委的統一組織下,平安證券黨員代表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新安村,開展實地調研走訪,了解新安村脫貧前后的發展面貌,當地消費幫扶產業發展情況,并與當地村委工作人員分享交流鄉村振興的有利經驗,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過渡、自然銜接。
黨建強,發展強。未來,平安證券將在集團黨委的領導下,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守正篤實推進“合規、誠信、專業、穩健”行業文化建設,踐行“十個堅持”“十個反對”行業榮辱觀,堅定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證券行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